王祯(1271年-1333年),字伯善,元朝山东人,曾任旌德县与永丰县尹。他不仅将研究学问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上,还透过亲身的实践,对于农业生产与活字印刷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良。
王祯像古代的知识分子一样,也继承了传统的农本思想,认为从中央到地方都不能忽略农业的重要性。他在旌德与永丰两地任职时,曾经大力推广农业,获得很大的成效和回响:当时他不仅“亲执耒耜,躬务农桑”,还画出钱、鑮、耰、耧、耙、麹等农具的图形,供农民制造使用,并且也教导百姓种植麻、苎、禾、黍、麰麦等农作物的方法。后来他将教民耕种所积累的经验,加上搜集前人的资料,编写成一本农业生产方面的巨著──《农书》。
《农书》是中国史上首次对农业生产作全面系统论述的书籍。书中的《农器图谱》不但描绘了当时的农具,也绘出了许多古代已经失传的农具。例如:西晋刘景宣制造的“磨”,用一牛拉就能转动八磨重之物,可惜已经失传了,王祯将它复原后命名为“连磨”;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,可利用水力鼓风来炼铁,到元代已经不可考了,王祯经过多方搜访后,不但复原还加以改良:古代水排用皮囊鼓风,而王祯复原的水排,则进步到以风箱鼓风了。不仅如此,他还发明了“水砻”和“水轮三事”等农具,其中以“水轮三事”最为机巧,兼具有磨、砻、碾等三种功能。


《农器图谱》展示了我国古代农具的卓越成就,里面收录的传统农具有100多种、绘图306幅,种类齐全、形式多样。中国后代与农事有关的插图,基本上都渊源于此。

“授时指掌活法之图”是王祯的首创。“授时指掌活法之图”将天干、地支、四季、十二月、二十四节气、七十二候等与农事活动紧凑地总结在一个图中。此图明确、经济、使用方便,对后代农业有很大的贡献。

改良木活字的排版技术
北宋毕昇(约990年─1051年)发明的活字印刷,使用的是胶泥活字。当时他曾经尝试使用木刻活字,但木活字沾水后会粘药,且有容易变形等缺点,故未为毕昇所采用。
王祯不但克服了木活字的各项缺点,还发明了高效率的“转轮排字盘”,然后雇工刻制三万多个木活字,排印了《旌德县志》一书。后来他将木活字排版的经验写成《造活字印书法》,将其附于《农书》中。这是人类史上最早论述木活字版工艺的著作。
王祯除了对农业生产及木活字排版有重大贡献之外,他为官期间生活俭朴、清介自持,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,如:兴办学校、修建桥梁、道路及加强医疗等,所以曾经获得地方百姓“惠民有为”的赞誉。@*#

责任编辑:李梅